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ETF

ETFs(exchange-traded funds)是近年廣受矚目的投資工具。而我國也有幾家投信公司發行,如寶來的台灣卓越50、台灣中型100,富邦的台灣摩根等,主管機關也跟著推廣,甚至與國外洽談相互掛牌的可能。其中交易量與規模屬台灣50為最。至於美國ETFs則以SPDRs (S&P 500) (SPY)的淨值627億美金為首(截至20090228在美國交易的ETF共842檔)。SPY它的總開銷目前為0.09%。符合5050原則的觀念。

從1993年第一檔ETF開始運作起,至今不過十幾年的歷史,卻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操作方式。已經偏離原來指數型基金的本意甚多。可看出華爾街金童利害之處。這種在初級市場交易而介於股票與指數型基金的產
物,到底為何物?在綠角的網站有詳盡的介紹與討論。

過度包裝的金融產品---(ETF, Packaged)

T. Rowe Price的一篇文章裡,針對ETFs做了一些整理,包括:

1.ETF的優點:

(取材至The ABCs of ETFs, T. Rowe Price)

2.ETF的缺點:

(取材至The ABCs of ETFs, T. Rowe Price)

3.哪些人適合投資:


(取材至The ABCs of ETFs, T. Rowe Price)

4.最後來與其他投資標的比較:


(取材至The ABCs of ETFs, T. Rowe Price)

投資工具的發明是幫助人們理財,但是經由一些金融業的包裝加以投資人的貪婪,癡心妄想一夕致富,導致問題層出不窮。這種問題在台灣更嚴重,糾紛更多。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請為我投票!

公共電視台在98年2月28日下午重播了在2年前由華人導演陳為軍的作品-請為我投票。這是由公視於2006年主辦的「INPUT世界公視大展」中脫穎而出。它是由BBC電視台佛瑞塞(Nick Fraser)及丹麥公視的霍夫曼(Matt Hoffman)發起的「為什麼要民主」系列紀錄片中的其中一部。記載了中國武漢市某小學打破傳統由學生自己選出班長的經過,這是一項實驗,卻也是一項禁忌,因為這種節目不容於現今中國體制。簡直是太歲爺頭上動土。影片介紹請點。因為公視沒有完整影片,因此,我到youtube.com網上擷取了片段。有興趣的可以等4月份公視有重播。



原本我是在看另一家電視台新聞的,報導了馬先生參加在高雄舉辦的中樞紀念228事件「26周年」活動遭嗆的畫面看完後,轉頻道無意間發現的。雖然中途加入,但覺得非常發人省思。尤其是看了馬被嗆的新聞之後。新聞報導說:馬是用台語「唸」完講稿。可我一點都聽不出那是台語。我想講稿上應該是一堆注音吧。自從當上先生以後,就未聞它會說台語,怎今天又反種了,是的,為了選票&權力,暫時忍一下,無妨。


號稱實施民主尊重人權的台灣,現在還這麼多人要求民主與人權。相對的,對於中國小學生甚至是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選出自己心目中理想領導人可是不敢奢望,何況是整個體制的改變。

有趣的是,從中國小學生的選舉過程中,我發現選舉真是充滿火藥味,與民主社會的「選戰」有過之而無不及。想當班長的理由、如何凸顯長處而攻擊對手缺點、利益交換、賄選、民調、刺探軍情、政見發表與辯論等再加上幕僚(望子成龍的父母)的幫助,整場選戰可說是真正選舉的縮小版,爾虞我詐的程度令人拍案叫絕。也看的出一胎化政策下中國父母對下一代成就的殷殷企盼。

最後由競選連任的班長獲選為第1任民選班長。它是一位軍事化的班長,有不符合規定的就遭他的打罵管理,但是明知不好卻投票給他,是不是因為他有送小朋友禮物,還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其實台灣選舉也是如此,很多政客利用各種名目行賄選之實,而一般選民甘於這種一時甜頭的利誘,導致選後苦不堪言,還為自以錯誤的選擇找藉口,消極的只有無奈。

落選的小朋友說的好:看他以後不掰死你們。
導演說:中國小孩沒有童年。
中國政府一定說:你看什麼民主,搞得國家四分五裂、烏煙瘴氣,人民相互猜忌,還是俺繼續統治你們吧!你看祖國的一黨專政是多麼美好,一個沒有吵雜聲音的國家,回歸祖國吧!台灣!
台灣的政客則說:只要有錢,就有權。只要給一點甜頭,選民就會支持我,誰管我以前壞事做盡,台灣人是善良且善忘的。
我則想:真的選錯人該怎麼辦?因為台灣有些法律賦予人民的權力,是供好看的。立法院王院長說得好:惡法亦法。他馬的政府,說什麼是由人民組成(以前學校敎的),主權在民。結果選出個爛立委,通過一些爛法,來箝制人民自己。
所以,孫先生在幾十年前就說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解購基金廣告-How to Read a Performance Advertisement that Describes a Mutual Fund’s Total Return

美國基金的廣告單上頭總會印有一個操作績效圖,如下

(取材自美國ICI網站)


通常都是會有近期甚至幾年的報酬率(return)。可是廣告幾乎都有老王賣瓜的情況,因此該如何檢視廣告單上的績效圖表,美國的ICI2004年有專文介紹。而SCE也針對基金的買家建議在購買前能注意某些事項,不要盡信銀行理專或保險業務員的舌燦蓮花,只注意眼前的報酬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要自己有判斷力。


ICI說明的重點如下


績效僅供參考不是絕對。很多基金在廣告時吹噓他們的有多好,但是事實證明過去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績效。通常投資人只在意眼前報酬率,而忽略潛在風險。因此,美國SEC特別專文“Mutual Fund Investing: Look at More Than a Fund’s Past Performance”提醒投資人注意。內容包括:基金的投資標的與種類、各項費用、稅金、規模、成立時間、即時消息、風險等都應注意。這跟一般認知的把基金交給經理人,坐享收益的觀念,大不相同。基金投資者仍應做一些功課。


確立投資目標。每種基金依據他的性質,操作的方式不同,收益分配方式也不同。投資人應該詳細閱讀公開說明書。


報酬率計算日期。基金報酬率會隨著時間的更替而有所改變。因此廣告上的計算基準日需注意,以免被耍的暈頭轉向。


績效比較。根據美國SEC規定,基金必須包含1510年的平均年報酬率的顯示(除非是成立不到10年),好讓投資人能在性質類似的基金中,作為購買參考。雖然過去不代表未來,但能讓人了解他過去的豐功偉業。


標準化的績效。也就是廣告中的呈現的數字必須是用同樣方式來計算後再公告,不能造假。不能為了求數字美觀,在比較時,故意將自己的報酬率提高而別人的卻較低,或是拿性質不同的基金作比較。且比較的基準日必須相同,以求在相同時間內的操作績效。而投資人更要搞清楚一點,因為每個人購買時間點的不同,最後的績效也不同,不能單憑廣告來確定未來。


其他績效數字的顯示。很多廣告會另外再編製631個月甚至一星期或每天的漲跌幅,結果使得投資人將基金當做投機在玩(尤其是台灣人)。一個長期投資的人,短期的漲跌是不會被動搖意志的,2-30年後的果實才是最甜美的。


警語與說明。2004年起,美國的基金廣告必須加註相關警語,提醒投資大眾投資時應注意的事項。說明績效只是購買基金的參考之一,更重要的,風險與總開銷及其他費用更應該留意。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如何挑選基金-5050原則

最近從綠角財經筆記版大那兒看到了挑選基金的新觀念,就是5050原則。什麼是5050原則?以下連結有詳盡介紹

選基金請用5050,不要4433(Professor Malkiel’s 5050)
選基金請用5050,不要4433(Professor Malkiel’s 5050)續

以及英文5050原則連結

本身因綠角大的影響(受不了高費用與體認到無法預測未來與慘痛經驗),轉投資寶來台灣50(0050)與寶來台灣中型100(0051)與Vanguard等幾檔ETF

看了該部落格讀者回應,一時興起也試著對幾檔台產的ETF做了比較


第1個50--基金週轉率<50%



由以上兩家的年週轉率來看,寶成的ETF中以台灣50台灣中型100傘型金融台商收成等四檔基金符合美國SEC計算週轉率定義(購入或賣出之值與總資產的比率,取較小的樹為週轉率)。而在富邦方面則以傘型基金(台灣發達台灣摩根台灣金融)與台灣科技指數等4檔。

第2個50--基金年費用率<0.50%




在來比較一下費用率,符合上述週轉率小於50%的4檔富邦的ETF中,費用率全都不符合標準(雖然都很接近0.5%,但是值得期待)。至於寶來,只有台灣50入列,其餘的有進步的空間。

ETF這種投資標的除了基金公司的公開費用外,因為是在集中或櫃檯市場中交易,投資人仍需負擔證交稅、給證券公司的交易手續費等,所以,費用能夠壓得越低,對投資人越有利。可參考綠角大的這2篇好文

晨星為文直指高費用的危害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圖片來源:SITCA 公示資料

2009年14:41更新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消費券,德政乎?

金融海嘯

記得去年-97年5月以前,無論國內外媒體、股市分析師、工商界大老都說未來是如此美好,各種產業好像都會看好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連一些政客都在開選舉支票,例如股市上看20000點云云。只要有選票,管他口號如何?能否兌現?

搶救經濟

突然,百年老店「雷曼兄弟」應聲倒地,拖了一脫拉庫公司跟著陪葬,全球經濟瞬間由紅轉綠,什麼未來會大好一二十年的”慘”業,現在變成燙手山芋。那 些政商大老、會呼風喚雨的分析師,現在改口了,以前說過的不算數,好像沒說過未來是多麼美好那檔事。媒體照樣捧為上賓跟隨起舞,誰叫他們各個不要臉,有錢 有勢,媒體還得靠他們賞口飯吃呢。吃香喝辣的照樣,可憐聽信(或是貪得無饜)理專的卻血本無歸。華爾街那些專家夠厲害了想出”連動債”這樣的東西來,想必 往後還會變出更多花樣。反正人是善忘的動物。

想當然耳,台灣被也捲入這場漩渦之中。被譽為台灣的經濟總設計”輸”先 生,已經笑不出來了,不得不承認消費券只是一時(藥效過了就沒搞頭),救經濟需要更加把勁,更好的措施。執政黨某立委還說中秋節也要發,這種話說的出口, 乾脆拿該黨黨產來個全民大贈送還比較實際,想拿納稅人的錢來全民買票,順便做廣告,年底縣市長選舉肯定大獲全勝,還是經濟學博士立委說的,我頗不認同。反 正執政團隊已想不出好點子,廣印消費券,看似可行。君不見:

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

第四條 中央政府依本條例辦理發放消費券所需經費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預算編製不受預算法第二十三條不得充經常支出之限制。前項所需經費來源,得以舉借債務方式辦理,不受公共債務法第四條第五項有關每年度舉債額度之限制


想印就印,稱心愉快,債留子孫,皆大歡喜。我不懂法律,也不懂上面條文的真正意涵,僅就字面上來看,真的是要舉債度日嗎?當初號稱有史以來最強的財經團隊現在黔驢技窮到如此地步,哀…如果像辛巴威那樣印鈔票度日或者像冰島那樣可是會….不敢想。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犇」該如何解釋?續

根據教育部編纂的異體字字典顯示「奔」的異體字多達20幾字。其中「犇」列名單內。這些異體字根據考究其實是古用字,只是演變到今日--為正體字,其他的為異體了。有興趣的可以點入網站中參考。

正體字就是教育部頒的正式用字,異體字為不常用或罕見字或其他特殊字了。

在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的解釋「牛駭而走」(而且是一群牛,三隻牛為多數)意思,就像非洲草原草食性動物遇到掠食者一樣混亂,下場....。對照某地方政府發放的春聯或一些媒體廣告,原本祈求來年事事好運的心願,如果「犇」之願可能就「黑白亂ㄆㄨㄣˋ 」,一團糟了。

再根據字典裡犇的來源有二:

  • 史記秦本紀「晉驪姬作亂,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

  • 漢書漢昭帝紀「益州廉頭、姑繒、牂柯談指、同并二十四邑皆反。遣水衡都尉呂破胡募吏民及發犍為、蜀郡命擊益州,大破之。」


這兩處犇字與現在我們認為的意思差很遠。一是「出犇」-逃亡-動詞,二是「犇命」-類似軍隊的快速反應部隊-名詞。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犇」該如何解釋?

今天是大年初三,父親大人問了我,「犇」的台語是如何念法?自認台語精通的我卻答不出來。原來他是看了某地方政府的發放的春聯有感而發才問我的。因為他對春聯上的用字不以為然。

他說「犇」的台語發音是「ㄆㄨㄣˋ」,意思接近中文的「雜沓」之義。哇!那還得了,跟一般的見解相距甚遠。所以,我上網查了CNS11643全字庫因為犇=奔,解釋如下



















注音字義
ㄅㄣ名詞:姓。如五代時後晉有奔洪進。
形容詞:快走的、急馳的。如:奔瀑。
動詞:(1)急走。如:狂奔、奔跑、奔馳。(2)趕赴、赴投。如:疲於奔命。(3)逃走、逃亡。如:林沖夜奔。(4)女子不按禮教規定,而與男子私自結合。如:私奔。

原來有這麼多解釋,甚至跟我們的認知差距甚大啊。想出在春聯上用這個字的人到底是無心還是無知。只有他自己曉得。改天再挖些資料與各位分享。

讓我想起罄竹難書」這句成語的朝野大辯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