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解購基金廣告-How to Read a Performance Advertisement that Describes a Mutual Fund’s Total Return

美國基金的廣告單上頭總會印有一個操作績效圖,如下

(取材自美國ICI網站)


通常都是會有近期甚至幾年的報酬率(return)。可是廣告幾乎都有老王賣瓜的情況,因此該如何檢視廣告單上的績效圖表,美國的ICI2004年有專文介紹。而SCE也針對基金的買家建議在購買前能注意某些事項,不要盡信銀行理專或保險業務員的舌燦蓮花,只注意眼前的報酬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要自己有判斷力。


ICI說明的重點如下


績效僅供參考不是絕對。很多基金在廣告時吹噓他們的有多好,但是事實證明過去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績效。通常投資人只在意眼前報酬率,而忽略潛在風險。因此,美國SEC特別專文“Mutual Fund Investing: Look at More Than a Fund’s Past Performance”提醒投資人注意。內容包括:基金的投資標的與種類、各項費用、稅金、規模、成立時間、即時消息、風險等都應注意。這跟一般認知的把基金交給經理人,坐享收益的觀念,大不相同。基金投資者仍應做一些功課。


確立投資目標。每種基金依據他的性質,操作的方式不同,收益分配方式也不同。投資人應該詳細閱讀公開說明書。


報酬率計算日期。基金報酬率會隨著時間的更替而有所改變。因此廣告上的計算基準日需注意,以免被耍的暈頭轉向。


績效比較。根據美國SEC規定,基金必須包含1510年的平均年報酬率的顯示(除非是成立不到10年),好讓投資人能在性質類似的基金中,作為購買參考。雖然過去不代表未來,但能讓人了解他過去的豐功偉業。


標準化的績效。也就是廣告中的呈現的數字必須是用同樣方式來計算後再公告,不能造假。不能為了求數字美觀,在比較時,故意將自己的報酬率提高而別人的卻較低,或是拿性質不同的基金作比較。且比較的基準日必須相同,以求在相同時間內的操作績效。而投資人更要搞清楚一點,因為每個人購買時間點的不同,最後的績效也不同,不能單憑廣告來確定未來。


其他績效數字的顯示。很多廣告會另外再編製631個月甚至一星期或每天的漲跌幅,結果使得投資人將基金當做投機在玩(尤其是台灣人)。一個長期投資的人,短期的漲跌是不會被動搖意志的,2-30年後的果實才是最甜美的。


警語與說明。2004年起,美國的基金廣告必須加註相關警語,提醒投資大眾投資時應注意的事項。說明績效只是購買基金的參考之一,更重要的,風險與總開銷及其他費用更應該留意。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如何挑選基金-5050原則

最近從綠角財經筆記版大那兒看到了挑選基金的新觀念,就是5050原則。什麼是5050原則?以下連結有詳盡介紹

選基金請用5050,不要4433(Professor Malkiel’s 5050)
選基金請用5050,不要4433(Professor Malkiel’s 5050)續

以及英文5050原則連結

本身因綠角大的影響(受不了高費用與體認到無法預測未來與慘痛經驗),轉投資寶來台灣50(0050)與寶來台灣中型100(0051)與Vanguard等幾檔ETF

看了該部落格讀者回應,一時興起也試著對幾檔台產的ETF做了比較


第1個50--基金週轉率<50%



由以上兩家的年週轉率來看,寶成的ETF中以台灣50台灣中型100傘型金融台商收成等四檔基金符合美國SEC計算週轉率定義(購入或賣出之值與總資產的比率,取較小的樹為週轉率)。而在富邦方面則以傘型基金(台灣發達台灣摩根台灣金融)與台灣科技指數等4檔。

第2個50--基金年費用率<0.50%




在來比較一下費用率,符合上述週轉率小於50%的4檔富邦的ETF中,費用率全都不符合標準(雖然都很接近0.5%,但是值得期待)。至於寶來,只有台灣50入列,其餘的有進步的空間。

ETF這種投資標的除了基金公司的公開費用外,因為是在集中或櫃檯市場中交易,投資人仍需負擔證交稅、給證券公司的交易手續費等,所以,費用能夠壓得越低,對投資人越有利。可參考綠角大的這2篇好文

晨星為文直指高費用的危害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圖片來源:SITCA 公示資料

2009年14:41更新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消費券,德政乎?

金融海嘯

記得去年-97年5月以前,無論國內外媒體、股市分析師、工商界大老都說未來是如此美好,各種產業好像都會看好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連一些政客都在開選舉支票,例如股市上看20000點云云。只要有選票,管他口號如何?能否兌現?

搶救經濟

突然,百年老店「雷曼兄弟」應聲倒地,拖了一脫拉庫公司跟著陪葬,全球經濟瞬間由紅轉綠,什麼未來會大好一二十年的”慘”業,現在變成燙手山芋。那 些政商大老、會呼風喚雨的分析師,現在改口了,以前說過的不算數,好像沒說過未來是多麼美好那檔事。媒體照樣捧為上賓跟隨起舞,誰叫他們各個不要臉,有錢 有勢,媒體還得靠他們賞口飯吃呢。吃香喝辣的照樣,可憐聽信(或是貪得無饜)理專的卻血本無歸。華爾街那些專家夠厲害了想出”連動債”這樣的東西來,想必 往後還會變出更多花樣。反正人是善忘的動物。

想當然耳,台灣被也捲入這場漩渦之中。被譽為台灣的經濟總設計”輸”先 生,已經笑不出來了,不得不承認消費券只是一時(藥效過了就沒搞頭),救經濟需要更加把勁,更好的措施。執政黨某立委還說中秋節也要發,這種話說的出口, 乾脆拿該黨黨產來個全民大贈送還比較實際,想拿納稅人的錢來全民買票,順便做廣告,年底縣市長選舉肯定大獲全勝,還是經濟學博士立委說的,我頗不認同。反 正執政團隊已想不出好點子,廣印消費券,看似可行。君不見:

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

第四條 中央政府依本條例辦理發放消費券所需經費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預算編製不受預算法第二十三條不得充經常支出之限制。前項所需經費來源,得以舉借債務方式辦理,不受公共債務法第四條第五項有關每年度舉債額度之限制


想印就印,稱心愉快,債留子孫,皆大歡喜。我不懂法律,也不懂上面條文的真正意涵,僅就字面上來看,真的是要舉債度日嗎?當初號稱有史以來最強的財經團隊現在黔驢技窮到如此地步,哀…如果像辛巴威那樣印鈔票度日或者像冰島那樣可是會….不敢想。